加拿大統計局與聯邦移民部周三發表調查報告,指出國際學生在本國畢業後頭5年,所賺取的收入較本地的同學少,主要原因是他們在畢業前,未有足夠的本土工作經驗。
隨著聯邦政府越來越想吸引國際學生在畢業後成為永久居民,該報告所顯示的情況相當重要。僅在2019年,就有超過5.8萬個國際畢業生成功申請為永久居民。
由國際生轉為永久居民,比傳統上直接從國外經審批的移民更獲青睞,因為國際生通常較年輕,在獲接納為移民後有更多的時間為勞動力市場作出貢獻,而且他們教育質素、學歷和語言能力的不確定性也較小,與學歷認證相關的障礙也很少。
根據加拿大專上學生信息系統和稅收數據,研究人員比較了2010年至2012年間,從專上院校畢業的國際生和本地生的早期勞動力市場成果,以及社會人口統計學信息。國際生佔樣本6%,即66,800人。持本國公民和永久居民身份的學生分別佔樣本的87%和7%(即分別為927,700人和71,900人)。分類依據是學生畢業時的移民身份。
總體而言,有43.6%的國際學生在畢業前沒有本地工作經驗,本國公民學生及永久居民學生則分別為2.2%及9.7%。
本國公民學生在畢業前平均擁有6.2年工作經驗,永久居民學生為3.9年,國際生為1.2年。
在畢業前一年,每10個本地生之中有4個賺取超過2萬元收入;而在每10個國際生之中,只有1人可以達到。
畢業後的一年,學歷高的國際生畢業生與本國公民畢業生之間的收入差距,比學歷低的國際生畢業生與本國公民畢業生的收入差距更大。其中在學士學位,兩者的收入差距約為10%,擁碩士學位的收入差距為40%。
但是,到了第5年,擁有研究生學位的國際生在這方面的差距有所縮小,而只有學士或大學文憑的差距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。
在許多領域中,國際學生的平均收入低於本地學生
STEM學科畢業收入相若
在許多領域中,國際學生的平均收入低於本地學生,但有一些例外,兩者在視覺和表演藝術、通信技術、人文,健康和相關領域上的收入相若。
對於國際生,畢業於屬於STEM的最受歡迎學科是建築、工程和相關技術、數學,以及電腦和資訊科學,與本地畢業生的收入差距,較在商業、管理與公共行政、社會與行為科學,以及法律等非STEM學科的收入差距為小。
此外,研究指出,語言水平、文化差異、學習領域的集中度、課程等級,以及僱主不願招募和培訓只具有臨時居留身份的求職者,都可以解釋國際生在畢業前獲得工作經驗方面的不利因素。
該份報告又稱,國際留學生在學習期間、正式進入勞動力市場之前和畢業之後,都可能會面對這些障礙。另一個可能的答案是,本地和國際生在實習中的參與率不同。實習可以讓參與的學生把學到的理論用於工作上,並累積經驗和建立與潛在僱主的聯繫。
報告還指出,國際生缺乏對當地勞動力市場的了解,以及面臨財務障礙等,例如搬遷費用和延遲畢業所需的額外學費,均導致他們減少了參加實習的機會。
儘管聯邦政府自2014年以來放寬了國際學生在校期間的校外就業規定,允許他們每周工作20個小時而毋須工作許可,但是他們仍然受限於政府資助的學生招募計劃,該計劃優先考慮本地學生。
報告表示,對於國際學生而言,他們在畢業前的工作經驗的不利因素,妨礙了他們在畢業後獲得薪高和好工的機會。這項研究的結果顯示,減少畢業前工作經驗差距的政策,對於縮小國際和本國學生之間的畢業後收入差距很重要。
資料來源:加拿大星島日報